——记4166am金沙信心之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19年7月,成都工业学院“筑梦先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来到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甜竹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主题,因地制宜,以实地勘察、走访调研、座谈交流、义务支教等形式,积极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志愿者们深入深山院落、田间地头,分村民之忧,与村民同乐,以实际行动助力甜竹村脱贫致富,用爱心陪伴守护村中留守儿童,担当时代责任,投入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寻找水源,重走村民上山下山之路
甜竹村的地形地质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不易蓄水,夏季因雨水充足,基本满足村民用水,冬季却无法足量供应。为解决用水问题,志愿者们跟随村干部,前往甜竹村最高的山——木碗坪山,寻找合适的水源与适合储水的地方。一路跌跌撞撞,寻寻觅觅,上山的路早已被杂草和荆棘覆盖,隐隐约约的小路轮廓,仿佛与我们诉说着多年前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劳动的故事。重走村民的盘山之路,感受那个年代的艰苦生活。四个小时的探索,最后寻找到两处水源,因水量较少还不是最合适的水源地。但无论结果如何,都阻止不了志愿者们继续上山的脚步,站在甜竹村最高处,看大好山河,观芸芸众生,生命有限,青春无限,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一份力量,筑梦者一直在行动!

走访调研,知村民忧,晓村民乐
为深入了解甜竹村民现实状况,志愿者们根据村舍分布,分组进行全覆盖式的走访,就甜竹村脱贫情况、生活现状、教育观念、致富观念等内容进行调研。脱贫前的艰辛苦楚,脱贫中的奋斗历程,以及脱贫后的继续前行,村民们生动描述,志愿者们认真倾听。走访调研是一次“知村民忧,晓村民乐”的实践活动,更是一堂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怀揣梦想,感恩国家,回报社会。

守护希望,陪孩子们过七彩假期
甜竹村因地势较偏,教育条件较落后,志愿者为孩子们带来了“暑期小课堂”活动。活动中,教孩子们学做科学小实验,转动小风扇、连接小灯泡、探索磁铁对指南针的影响,实现“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开展手工小课堂,用橡皮泥塑造未来和希望,激发创新与创造能力;进行绘画创作,结合祖国七十华诞,描绘祖国山河,赞美繁荣富强,表达报国之梦;合唱歌曲《国家》,为祖国献礼,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同时,志愿者还到孩子们家中,与家长交流教育理念,为孩子辅导课业,希望他们未来学成归来,为甜竹村发展献一份力。

开展座谈,为甜竹发展建言献策
为全面了解甜竹村的脱贫历程与未来战略,志愿者向村主任汇报实践活动与调研结果,并就新农村建设开展交流讨论。甜竹村因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各方面限制都比较大,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探索追寻致富之路。养殖牲畜,种植羊肚菌、烟草,开发赏梅景区等,无不是村民们奋斗的成果。志愿者们都很敬佩村干部及村民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希望甜竹村能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队员们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世情国情,在服务奉献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实践锻炼中增长知识才干。同学们在开展调研活动中体会新中国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知国家扶贫大政策,观新农村新面貌,学先锋模范精神。增强了队员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主动性,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担任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撰稿:汪晓蓉;审稿:田飒)